2024年12月,多部委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年度项目立项的通知,中心获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分别是耿志强教授承担的“石油裂化装置动态安全风险评价与主动防控技术及装备”和韩永明教授承担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典型化工过程低碳高效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具体如下:
(一)石油裂化装置动态安全风险评价与主动防控技术及装备
项目围绕裂化装置系统性动态风险演化机制、动态安全风险评价与预测性主动防控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裂化装置安全风险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控制系统性能退化评估诊断与自主补偿、电液控制特阀系统智能自适应调控故障自愈、典型设备损伤失效在线无损高精度监测、“机理+数据+知识”驱动的风险智能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石油裂化装置动态安全风险评价与主动防控技术及装备的发展,增强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课题负责人简介
耿志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北京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委会常务委员、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委会委员、环境感知与保护自动化专委会委员、应急管理部“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咨询专家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教育部、中石化和中石油等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联系人发表论文200余篇,高水平SCI收录100余篇,学术交流邀请报告2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16项,获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典型化工过程低碳高效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该项目针对化工单元数据来源广、类型众多、碳流向精准核算难的问题,研发大通量工业数据单向传输技术,形成基于国产芯片的工业多源数采安全关闸;研究基于多源实体抽取的知识获取方法,提出异构知识的关系、属性抽取与实体融合方法,建立复杂化工过程专业知识库;研发数据-知识融合的多源数据同化技术,实现观测数据的自校正;研究原料带入、能量消耗和工艺排放的碳强度分布规律,构建化工单元碳流核算模型。
课题负责人简介
韩永明,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化工过程能效智能优化控制的研究。他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EEE汇刊、IFAC会刊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13篇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担任6个SCI期刊青年、客座和主题编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10余项,同时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网络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自动化学会理事、北京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曾获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并入选斯坦福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榜单、北京市科协2020-2022年度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计划等。